to B to C商業閉環的關鍵:技術爆點眾所周知,國內高階智駕的玩家比較少,現階段量產上車的也就頭部那幾個玩家。雖然玩家不多,但是各自的戰略定位又不相同,在智駕的產品技術上極具差異化。華為定位成了輕奢品,性能遙遙領先的同時價格昂貴;魔門塔的定位追求定點規模,只要能拿定點無論高階還是中階以及英偉達還是高通芯片全都做;大疆卓馭定位做普及,朝著性價比死磕;元戎定位做智駕技術先鋒的角色,從無圖到VLA不斷的做技術爆點。一位頭部主機廠的朋友表示,元戎的定位比較獨特,和其他幾個玩家都不一樣,它這種定位能夠迎合傳統主機廠技術營銷的需求,容易拿到旗艦車型的定點。傳統主機廠在旗艦車型的產品定義上,要塑造成同類競品車型的技術性能代表,所以需要有技術爆點的高階智駕,具備前沿和性能好的特點,才能夠在技術營銷上去競爭。在華為之外,元戎正好充當了這種角色,這是一些傳統主機廠選擇元戎的一個重要原因。一位業界朋友表示, 25年的高階智駕需求在井噴,這是水大魚大的時候,大家都能吃到魚。但是競爭的關鍵不是有沒有吃到魚,而是吃到什么樣的魚。最好的魚當然是爆款的旗艦車型,能不能吃到就由戰略定位決定了。高階智駕競爭的新階段,頭部玩家們都上牌桌了,傳統主機廠可選擇的玩家增多了,不再是一兩家高階做的早的玩家憑借稀缺性可以通吃的階段。在這樣的階段里做的“早”的優勢會弱化,做的“巧”的優勢會放大。另外,戰略定位不僅決定了在現階段能吃到什么樣的魚,還決定了未來能不能打通to B to C的商業閉環。隨著車位到車位的逐步量產上車,高階智駕在用戶的使用場景上基本就覆蓋全了。不過,雖然面向to C的全場景走通了,但是to C的商業閉環還沒有完全走通,這也是to C的最后一步,也是最重要的一步。當前用戶對高階智駕非常典型的態度是:想要但又不想多掏錢。尤其是價位20W以上的用戶,在國內主機廠血卷過度供給的市場背景下,這類用戶的口味養的很叼,想要高階智駕的意愿很強,但是為軟件算法付費的意愿不強。這就使得高階智駕的to B to C的商業閉環沒有走通。沒有走通最后一步的原因,是高階智駕的”好用性“上做到了讓用戶想要的水準,還沒有做到讓用戶愿意掏錢購買的水準。一位資本人士表示,現在智駕行業就缺一個改變技術進步速度的技術爆點到來打通to B to C的商業閉環,VLA或許有這個可能。一旦有這樣的技術爆點正式落地,像元戎這樣做技術爆點的公司的商業價值就會出現顛覆性的變化。如果走通的話,高階智駕的邏輯就變了,就不再是高階玩家做B端主機廠的生意,賺主機廠的開發費和license,而是聯合主機廠一起賺C端用戶的錢,一起推出類似”智駕禮包“的to C產品,讓C端用戶掏錢購買,然后一起分賬。只有如此,智駕才是真正的to B to C,也會正式迎來長坡厚雪的時代。到那樣的階段,主機廠選高階智駕供應商的邏輯就會出現根本性變化。擅長做技術爆點的供應商會受主機廠青睞,因為主機廠需要能幫著把智駕賣給C端用戶的幫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