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交通部從2016年開始,就一直在推進車路協同建設,希望打造智慧交通體系來支持自動駕駛。
車路協同技術要解決什么問題
單車智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,比如特斯拉自動駕駛,通過攝像頭進行感知,而攝像頭在雨雪天氣下感知能力大為減弱,會極大的增加安全隱患。車路協同技術,就是在車輛智能化之外,在路側安裝感知傳感器、在路側進行計算,計算完后的數據再提供給車輛,給車輛提供的道路信息,以支持車輛完成實現自動駕駛。
車路協同技術的應用場景
智能交通:車路協同技術的應用場景,除了給行駛的車輛提供道路信息外,還可以建立智能交通體系,給予交通管理了解道路運行情況,進行動態的交通規劃,減少道路擁堵,發現道路破壞情況及時進行保養維護等。
定制化服務:當車輛經過時,會推送該區域通過感知傳感器掃描到的數據到車上,坐在車里,就可以看到周邊區域的一起交通事故實時結果或者風景等。想象一個場景,感知傳感器掃描到前方路口的一起交通事故,推送到車上后,你點擊該實時推送消息,就可以查看該路況傳感器掃描到影像,看到交通事故處理的實況。
車路協同技術的進展和難點
車輛協同技術目前進展:①在封閉園區或者礦區,已經有多家企業發布了不同水平的產品,但尚未形成規模 ②公交車輛:與路口交通燈進行信息交互,形成公交車輛的道路優先通行、準確預測到站等功能,這個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有類似推廣 ③高速公路上已經進行示范性道路建設,但目前未大規模推廣。
技術難點:①車端如何使用路端信號②路端信號如何做到實時、準確③高速公路實現了,普通道路、小區道路實現也是問題④車端開始配置激光雷達,對路測的感知更加準確,對路端的依賴減少,路端的信號重要性會下降
商業模式難點:①目前車路協同技術尚處于市場初級階段,道路建設方投資建設了路端設備,后續如何通過路端設備進行收費盈利,目前還沒有探索到合適的模式,這就導致道路建設方投資建設的積極性不足 ②后續運營存在困難,部署在路側的設備,過幾年就得更新換代,就像現在4G基站到5G基站更換一樣,隨著技術進步,需要不斷更新升級,而且這種升級是大規模的,需要耗費大量的費用和周期。
車路協同技術的發展展望
隨著車輛不斷的智能化和網聯化,對路側設備的互聯需求會越來越大,完全依賴車輛實現自動駕駛存在很大的難度,自動駕駛90%會依賴智能車本身,而剩下的10%就可以通過路側的感知數據提供輔助,這個也有利于降低對于車端大算力的需求,減輕云端計算和傳輸的延時影響,對于實現完全自動駕駛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。
道路的智能化也符合萬物互聯的大趨勢,在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好后,道路的智能化程度肯定會越來越高,路側設備的部署的需求會越來越多。
車路協同技術目前還出在發展的初級階段,但在萬物互聯和數字化的大趨勢下,必將在未來幾年迎來高速的發展。
車路協同技術的應用場景,不會用在目前火熱的自動駕駛,還會拓展出越來越多的場景:智能交通、定制化服務等等。
在不同應用場景下,探索出一個合適的價值鏈,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是車路協同技術發展的關鍵。
轉載自網絡,文中觀點*供分享交流,不**本網站立場,如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您告知,我們將及時處理。
